QQ在线咨询
咨询热线
13504779117
鸣谦影视
反派角色中的悲剧内核UPTATED:2021/07/29

  在许多文艺作品中,人们会发现,面对某些反派人物,不是不恨,而是恨不起来。因为在这些反派的背后,总能找到一个更加强大的“幕后推手”,有时候不是某个特定的人,而是生活本身。

  比如电影《小丑》就是其中的典型。对于漫改电影来说,《小丑》是一个绝对的另类,不仅在于它完全以一个反社会的反派角色为主角,更是在于电影最终将批判的矛头透过角色,指向了社会本身。小丑亚瑟最初并非一个恶人,反而是一个饱受精神疾病困扰的弱者,而真正让他“黑化”的,是来自周围人的冷漠与暴力,是整个社会对他的残忍。

 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,那些能够获得同情与怜悯,而非单纯的厌恶的反派人物,他们的命运很大程度上都带有悲剧性的内核——他们既是作恶人,但本质上更是受害者,而正是他们无法抵抗的外部力量撕裂了那些他们曾经拥有的“善”。当属于这个人物仅存的最后一丝光明也被剥夺,强烈的悲剧色彩也会让人们与之产生强烈的共情。

  反派并非天生就是反派,悲剧的源头是种种深刻的结构性因素,这就让人们难以再在道德上给这些特殊的反派人物过多的谴责,而是以这些人物本身作为中介,向其背后所反映出的现实投以反思。归根结底,当我们面对那些发人深省的反派角色时,敢于直面黑暗与丑陋,或许才能更为深刻地心向光明与美好。



网站统计